学院党委出台的重要政策、重大安排、重点举措

发布时间:2021-04-09 浏览次数:4257

一)学院党委出台的重要政策

为完善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学院党委制定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会议制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为强化学院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建水平,学院党委出台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通知》;为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学院党委出台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为强化党建考核责任制落实,学院党委制定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党的建设综合考核指标》;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院出台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一事一报”“一会一报”制度》。

(二)学院党委近年来的重大安排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学院治理体系。一是通过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涵养政治生态等举措,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二是通过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夯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不断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三是通过进一步推进协同治理,支部标准化、优质化建设,不断完善学院治理体系,构建学院党建工作新格局。

2.凝聚人心,提升士气,营造和谐学院文化。一是制定好议事规则,规范决策分工,健全决策程序。二是提高普通教职员工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主渠道作用,制定信息发布和意见征求机制,坚持学院重大事项过程中的决策民主。三是制定了专项工作计划以提高学院整体的学风、青年教师的教风和涵养青年教师的家风。四是构建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建立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困难帮助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认真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切实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

3.积极谋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学院党委与马克思学院党总支签订了“课程思政”共建协议,双方将从组织建设互促、队伍建设共建、课程资源共享、实践基地共用、未来发展共谋等五个方面展开进一步合作,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德育与智育相统一。二是通过“长山夜漫谈”等党建品牌活动,为同学们提供 “自由、开放、互动、包容”的交流平台,形成学院特有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强化党建工作和重心工作融合,在各支部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推进专业培养方案重构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三)学院党委的重点举措

1.队伍建设举措:一是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步调一致,切实落实党政共同负责制,通过党政同上一堂党课等形式围绕中心工作凝心聚力二是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压实党委委员履职责任,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委员分工明确,工作执行推进有力。三是通过民主推荐,广泛听取意见配齐配强了学院管理中层队伍。四是重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培养,制定了党员培训计划,通过举办高质量发展培训研讨班,解放思想,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系统思维、视野格局、规矩意识和组织建设能力。

2.平台、阵地建设举措:学院党建工作组织平台统筹谋划和功能定位清晰。形成了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全面,基层党支部、党员围绕中心、重点工作作用发挥,关工委、团委、工会侧重配合补充的大党建格局;加强宣传引导,重视新媒体阵地建设。

3.制度章程建设举措:一是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清晰,流程规范,过程公开,规范学院党政工作运行,初步形成了民主管理的格局。二是制定了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了责任清单,细化了责任要求。党委制定了监督检查机制,述职评议考核机制,要求党委书记带头述职接受教师党员监督,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年终述职进行考评。三是制定了“一事一报”“一会一报”管理办法,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控。

4.保障举措一是队伍保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学院中层管理岗位进行张榜招才,通过民主推荐、谈话、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等环节挑选出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担任系中心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副书记),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梯队。二是党建阵地建设保障,在新校区配备了党建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党支部书记工作坊等,学院网站党建阵地持续更新。三是经费保障,学院加大党建宣传、阵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将党务工作人员从事党务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并加大绩效注入力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长晖路666号

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18号楼

邮编:212100

电话:0511-85635850

邮箱:jkdhhxy@just.edu.cn

版权所有 © 江苏科技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