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研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五年以上毕业生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2、系统掌握基础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3.能够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等的设计研发、市政给排水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等工作;

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沟通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给水排水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能够将数学及物理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2)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能用于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问题;

3)掌握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能够识别和判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能表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并能研究文献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3)能运用基本原理证实解决给水排水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给水排水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1)能够针对给水排水复杂工程问题比较和选择合理的系统或工艺流程;

2)能够利用工程知识开展初步的工程设计,并体现一定的创新性;

3)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能够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比较和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

2)能够设计实验方案,正确操作实验装置,安全开展工程相关的实验;

3)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给水排水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1)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知识的方法;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2)能够运用计算机相关应用软件对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等方面内容进行模拟、分析,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环节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熟悉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能正确认识和评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能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热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事业,能够在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中懂法守法,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能够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2)能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能够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能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运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术语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问题与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

2)具备一种外国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工程中应用。

1)能够理解并掌握经济决策、管理原理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应用的基本方法;

2)能将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综合应用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设计和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2)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知识领域:

序号

专业核心知识领域

相关课程及学分

学时

1

专业理论基础

无机及水分析化学3、水处理微生物学2、工程力学3、水力学3

176

2

专业技术基础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2、土建工程基础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1

64

3

水质控制

水质工程学5.5

106

4

水的采集和输送

水泵与泵站1.5、水资源利用与保护1.5、给水排水管网系统2、建筑给排水工程2.5

120

5

水系统设备仪表与控制

水工艺设备基础1.5、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1.5

48

6

水工程建设与运营

水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1.5、水工程经济1.5

48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无机及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泵与泵站。

双语教学课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无机及水分析化学实验、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水处理实验、CAD实践、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给水工程课程设计、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四、标准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毕业学分要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要求的最低学分175学分),经德、智、体等方面审查合格,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满足《江苏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类别学分学时统计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长晖路666号

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18号楼

邮编:212100

电话:0511-85635850

邮箱:jkdhhxy@just.edu.cn

版权所有 © 江苏科技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